bwin·必赢【视频】杭州西湖:淡妆浓抹总相宜

更新时间:2024-09-18 类型:公司新闻 来源:

bwin·必赢文 |环球YOLO|bwin·必赢文 |环球YOLO精英 于伊人

主播 | 于伊人

编| 美龄

杭州西湖三面环山,湖中被孤山、白堤、苏堤、杨公堤分隔,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、西里湖、北里湖、小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,苏堤、白堤越过湖面,小瀛洲、湖心亭、阮公墩三个小岛鼎立于外西湖湖心,夕照山的雷峰塔与宝石山的保俶塔隔湖相映,由此形成了“一山、二塔、三岛、三堤、五湖”的基本格局。

西湖的魅力,浸满了唐诗宋词,对许多游人而言,即便初次游西湖,多多少少也会有些旧梦重温的味道。白居易的低吟浅唱,苏东坡的流连忘返;白娘子的爱情故事,祝英台的满纸凄婉;还有良渚文化的美玉、浮翠流丹的杭丝、细腻婉转的昆曲越剧……桩桩件件都是那么迷人。烟雨江南,美在西湖。

西湖,历经千年的修炼,经过历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,在历史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中,留下了一连串宝贵的印记。这里有建于东晋的灵隐寺,建于唐代的白堤,修于北宋的苏堤,还有南宋前期的钱王建造的雷峰塔……

白居易的白堤和苏东坡的苏堤,唐宋两个时代的两位大文豪为了解除当地人民的疾苦,兴修水利,浚湖筑堤,在西湖中留下了两条长长的生命堤坝。这是政治家的大手笔,亦是诗人的文人情怀!清人查容咏苏堤诗云:“苏公当日曾筑此,不为游观为民耳。”近千年来,长堤卧波,给西湖平添妩媚。

西湖因历代文人墨客的题咏和描绘更富盛名,这里有白居易的“最爱湖东行不足,绿杨阴里白沙堤”;有柳永的“烟柳画桥,风帘翠幕,参差十万人家”;有杨万里的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……徐志摩来杭州时,也说“论山水的秀丽,西湖在世界上真有位置。那山光,那水色,别有一种醉人处,叫人不能不生爱。”

西湖不仅有着文人倾慕的水色含光、美景天成,亦有着坚韧顽强的属性。岳飞、于谦、秋瑾等埋骨于西子湖畔,他们的浩然正气长留于西湖的青山绿水间。孤烟敲不碎晚钟,寒雁衔不走落日,不管风雨变幻,不论沧桑巨变,那些曾经有声有色的故事,在岁月中流传,在历史里铭记,西湖的侠骨与柔肠,永镌不灭。

当然,也正是西湖遗迹过密,名位过重,湖畔池旁的山水亭舍与历史文化层层牵连,贮积了太多的朝代,于是变得没有朝代;汇聚了太多的人文,因盛大而变得缥缈,变成了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。当你试图用精确的语言去概括西湖时,难于言说的彷徨立刻涌上心头,即便才高八斗也难有据才自恃的勇气。

泛舟湖上,小船穿过半圆的拱桥洞,驶向湖心,水枕风船荡起凌波,两岸树影相伴,远处蓝天相连,灵隐寺钟声回荡,雷锋塔香烟缭绕,一切尽收眼底,真的是美轮美奂,如诗如画。山色空蒙,青黛含翠,水波潋滟,游船点点。极目远眺,水色含光,烟雨迷茫,如轻纱似薄雾,此景此境,流年似水,余情湖烟,牵惹幽长的怅惘。

在西湖信步闲游,不觉天将黄昏,遥望远山那一轮浑圆的落日,就像是某个丹青妙手,在为西湖的画卷上盖上一枚厚重的印章。夕照雷峰塔,西湖迎来一场精致的日落盛宴:“孤塔岿然独存,砖皆赤色,藤萝牵引,苍翠可爱,日光西照,亭台金碧,与山光倒映,如金镜初开,火珠将附。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。”站在长桥边,看夕阳的余晖落在雷峰塔上,霞光异彩,自然景色与人文背景巧妙结合在一起,面前的湖水,也被镀上了金黄的色彩。

落日的西湖,恰似国色;夜晚的西湖,婉如清扬。当西湖被暮色掩去时,湖对岸的灯光让西湖变得金碧辉煌,远处画舫上的灯烛照亮了湖夜的黑暗,丝竹之声遥遥传来,恍然疑似仙境……

西湖一游,匆匆离去,留下的是无尽的遐思与眷恋。难怪大诗人白居易写下了这样的诗句:“未能抛得杭州去,一半勾留是此湖”。

 

   

原创稿件,受法律保护,转载请联系后台!